鄉村振興是大勢所趨,作為土生土長的農民如何看待鄉村振興
2021-08-20 14:05:54 ()次瀏覽
國家在2017年黨的十九大上提出了鄉村振興的戰略,并在今年年初《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意見》的中央一號文件發布,這也是21世紀以來第18個指導“三農”工作的中央一號文件,今年2月25日,國務院直屬機構國家鄉村振興局正式掛牌,3月份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了《關于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意見》提出了工作重點,2021年4月29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八次會議表決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鄉村振興促進法》。
通過國家一系列的舉措,我們可以看到鄉村振興勢在必得,如果想要振興鄉村,那么就要了解鄉村,那么我們身邊的鄉村現在都是一個什么樣的現狀呢?在我的頭條賬號里面通過視頻大家應該可以了解到,最近我走訪了幾十個鄉村,再結合我身邊的各個鄉村的實況,我對我所接觸到的鄉村實況做了一個簡單的總結。
1、鄉村空心化問題
在我的理解中,鄉村空心化意思就是鄉村沒有人了,當然這里是指在鄉村里面,我們已經很少能夠看到青壯年的身影了,而在鄉村里面大部分只是留守老人,留守兒童和留守婦女,在農村的這些留守人員應該算是我們國家的一個特殊群體。在我的了解中是始于上世紀80年代農村勞動力響應號召向城鄉流動,為我國的社會經濟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但是城鄉之間的經濟差異和戶籍制度,是的,我周邊農村的大量務工人員都留在了城市里面,你丑在農村也產生了數量龐大的留守人員,而這些大量輸出農民工的村莊,因此也面臨著嚴重的空心化。
2、農村教育問題
在我們很小的時候,父母和老師就給我們灌輸知識改變命運的思想,而作為一名農村的孩子,我也切身地體會到知識真的可以改變命運,而努力學習則成了大多數農村孩子走出農村唯一的道路。他在我周邊的農村最大的問題也就是教育問題,我認為農村教育的改善不僅僅是改善孩子的教學環境,對于老師和孩子們來說,在平房里面和樓房里面上課沒有太大的區別,而學生和老師更將在乎的是幸福感,學生的幸福感來自于是否有一個好的成績,全面的綜合素質,以及有沒有受到老師和家長的重視,而老師的幸福感這來自于有沒有穩定可觀的收入,自己付出努力以后有沒有得到相對應的榮譽,對學校有沒有歸屬感等。
結合我們附近的小學我發現在鄉村教育問題上大多數都有一個相同的共同點,那就是農村學校大部分基礎設施水平差,優秀師資力量大量流失,一部分家長外出打工將孩子留在家里讓自己的父母帶,在這里我多說一句由爺爺奶奶帶大的孩子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往往沒有傾訴對象而產生一些嚴重的心理問題。我想鄉村振興必須要振興鄉村教育,而鄉村教育最大的使命就是培養本土人才,幫助村里的孩子走出去,將在外面掌握的技術和其他方面的資源力量帶回來發展自己的家鄉,這應該是鄉村振興成本最低并且可持續發展的一個方式吧。
3、農村養老問題
因為我是一個土生土長的農村人,看慣了身邊農村老人各種養老難的問題,老一輩的農村老人,一輩子都指望自己的那一畝三分地過日子,攢了一輩子的積蓄都給自己的孩子蓋房娶媳婦了,而這些老人沒有養老保險,沒有退休金,甚至除了農耕收入以外沒有其他收入,這些老人都不敢生病,雖然現在有新農合報銷,可是又能報銷多少呢?
在這里很多網友就會說,農村養老應該靠兒女孝順,畢竟養兒防老在中國人的思想中已經根深蒂固,可是我們新一代的農村人雖然趕上了經濟的飛速發展,同時也趕上了物價飛漲,房貸、車貸,還有孩子的高額教育費用等等各種壓力也是接踵而來,面對養老問題,這些新一代的農村人也是焦慮重重,由于父母收入有限,面對自己的父母年齡越來越大小病吃藥難,大病住院難的問題苦惱不堪,所以農村養老問題在現在已經不能單單靠兒女孝不孝順來衡量了
4、農村就業問題
在現在的農村,農民的最大收入來源已經不是種地,而是打工了。對于有一定農業產業基礎的村子來說,靠種植經濟作物是可以有一部分收入來源的,就像我們旁邊有一個良心谷,他把周邊幾個村莊的田地全部都流轉過去了,周邊村莊的老百姓通過給良心谷打工收入已經遠遠超過了自己種地的時候。而對于那些大部分沒有農業產業基礎的村子來說,村民們外出打工才能夠保證自己的收入,這也應該就是造成國內大量農民工生活和工作割裂的狀態,我想什么時候能夠回到村子,再也不用出去打工在村里的收入就能養活一家老小這種想法應該是每位農民工的共同心聲,而在農村一些年輕人也有自主創業的,而到最后基本上都是慘淡收場,真正能夠如愿的可以說是百中無一。
因為我的家鄉地處魯中山區腹地, .結合我老家周邊其他鄉鎮的實際情況,我總結出了以上4點我家鄉所在地農村存在的4個主要問題,如果有什么不對或者是比較偏激的地方,歡迎各位網友批評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