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3年擦亮49個小城鎮,偏遠小鎮鳳凰“涅槃”
2021-08-26 14:57:54 ()次瀏覽
長江日報7月20日訊吃過晚飯,天氣涼快了一些,新洲區鳳凰鎮居民郭新安和老伴朱金蓮出門,步行5分鐘便來到鳳凰全民健身中心,他們一邊散步,一邊和廣場上鍛煉、遛娃的鎮上居民笑著打招呼。
2020年,武漢啟動“擦亮小城鎮”建設美麗城鎮行動,以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漢南區)、東西湖區、蔡甸區、江夏區、黃陂區、新洲區的49個街道(鄉鎮)建成區為主要對象,通過3年時間打造一批舒適宜居、各具特色的美麗城鎮,小城鎮服務和帶動全市鄉村振興的能力顯著增強。
15日,長江日報記者來到鳳凰鎮,這里剛剛經過一輪歷時3個多月的“百日綜合整治”行動。這個地處武漢、紅安、麻城交界的偏遠小鎮,變得越來越有范。
鳳凰鎮,曾是新洲8個貧困街鎮之一。2018年,鳳凰鎮全部實現脫貧。
路刷黑了,小孩穿的貓頭鞋也不容易臟了
一走進郭新安家,便看到架子上擺放的一雙雙貓頭鞋,形態各異,憨態可掬。郭新安、朱金蓮夫婦在鳳凰鎮小有名氣,他們家的“朱氏貓頭鞋制作技藝”,被新洲區授予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
“這幾年,鎮子變化很大,首先是街上變干凈了,過去路上還能看見一些亂扔的垃圾,現在基本看不見了。”郭新安說。
“對啊,到處都干凈了,都是瀝青路,沒有泥巴,小孩穿的貓頭鞋也不容易臟了。”朱金蓮笑著補充。
鳳凰鎮居民郭新安(右)和朱金蓮(左)夫婦,手捧的貓頭鞋是新洲區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
記者走在鎮上,果然道路整潔,商店、居民房前屋后都看不見亂扔的垃圾。新洲區鳳凰鎮城綜辦相關負責人李立東介紹,全鎮共有19個村和1個社區,對背街小巷、社區、村等區域持續開展垃圾清理專項攻堅行動,日常清掃“到邊到角”,每周五全鎮舉行一次大掃除。
“目前,全鎮日產垃圾量約13噸。原來運垃圾是每個村自己收集,不好管理,也易造成資源浪費。后來鎮里集中統籌,每天6臺垃圾車沿線收運垃圾,統一運到垃圾轉運站,再用一臺16噸垃圾轉運車運至垃圾處理場,做到日產日清。”李立東說,鎮上還將一個廢棄養殖場改造成垃圾轉運站,污水處理設施提檔升級,做了污水處理溝和污水處理池。
路拓寬了,還建了大貨車專用停車場
采訪途中,記者遇到正在路邊樹蔭下納涼的紅安人程春喜,他是來走親戚的,“我大概有10年沒來鳳凰鎮,變化太大,都不認識了。”他說,以前的路破爛不堪,現在全修好了。
武漢3年擦亮49個小城鎮,偏遠小鎮鳳凰“涅槃”
原創2021-07-20 13:30·長江日報
新洲區鳳凰鎮中心轉盤處。長江日報記者陶常寧 攝
長江日報7月20日訊吃過晚飯,天氣涼快了一些,新洲區鳳凰鎮居民郭新安和老伴朱金蓮出門,步行5分鐘便來到鳳凰全民健身中心,他們一邊散步,一邊和廣場上鍛煉、遛娃的鎮上居民笑著打招呼。
2020年,武漢啟動“擦亮小城鎮”建設美麗城鎮行動,以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漢南區)、東西湖區、蔡甸區、江夏區、黃陂區、新洲區的49個街道(鄉鎮)建成區為主要對象,通過3年時間打造一批舒適宜居、各具特色的美麗城鎮,小城鎮服務和帶動全市鄉村振興的能力顯著增強。
15日,長江日報記者來到鳳凰鎮,這里剛剛經過一輪歷時3個多月的“百日綜合整治”行動。這個地處武漢、紅安、麻城交界的偏遠小鎮,變得越來越有范。
鳳凰鎮,曾是新洲8個貧困街鎮之一。2018年,鳳凰鎮全部實現脫貧。
新洲區鳳凰鎮街景。長江日報記者陶常寧 攝
路刷黑了,小孩穿的貓頭鞋也不容易臟了
一走進郭新安家,便看到架子上擺放的一雙雙貓頭鞋,形態各異,憨態可掬。郭新安、朱金蓮夫婦在鳳凰鎮小有名氣,他們家的“朱氏貓頭鞋制作技藝”,被新洲區授予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
“這幾年,鎮子變化很大,首先是街上變干凈了,過去路上還能看見一些亂扔的垃圾,現在基本看不見了。”郭新安說。
“對啊,到處都干凈了,都是瀝青路,沒有泥巴,小孩穿的貓頭鞋也不容易臟了。”朱金蓮笑著補充。
鳳凰鎮居民郭新安(右)和朱金蓮(左)夫婦,手捧的貓頭鞋是新洲區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長江日報記者陶常寧 攝
記者走在鎮上,果然道路整潔,商店、居民房前屋后都看不見亂扔的垃圾。新洲區鳳凰鎮城綜辦相關負責人李立東介紹,全鎮共有19個村和1個社區,對背街小巷、社區、村等區域持續開展垃圾清理專項攻堅行動,日常清掃“到邊到角”,每周五全鎮舉行一次大掃除。
“目前,全鎮日產垃圾量約13噸。原來運垃圾是每個村自己收集,不好管理,也易造成資源浪費。后來鎮里集中統籌,每天6臺垃圾車沿線收運垃圾,統一運到垃圾轉運站,再用一臺16噸垃圾轉運車運至垃圾處理場,做到日產日清。”李立東說,鎮上還將一個廢棄養殖場改造成垃圾轉運站,污水處理設施提檔升級,做了污水處理溝和污水處理池。
路拓寬了,還建了大貨車專用停車場
采訪途中,記者遇到正在路邊樹蔭下納涼的紅安人程春喜,他是來走親戚的,“我大概有10年沒來鳳凰鎮,變化太大,都不認識了。”他說,以前的路破爛不堪,現在全修好了。
即將通車的鳳凰大道,連接318和106國道。長江日報記者陶常寧 攝
鳳凰鎮位于武漢東北部,與黃岡市紅安縣、麻城市接壤,318、106國道穿鎮而過。連接318和106國道的鳳凰大道即將通車,記者現場看到,雙向4車道,兩側還各有一股應急車道,地面交通標識線已經劃好,準備安裝交通信號燈。
“原來連接兩條國道的是一條很窄的道路,僅雙向2車道,從鎮中穿行,周邊有菜場、學校,居民出行很不安全。鳳凰大道改造以后,不僅拓寬一倍,而且大貨車從鎮外繞行,不再穿行鎮子。”新洲區鳳凰鎮相關負責人王寶明介紹。
隨后,記者來到鳳凰鎮中心小學,正值暑假,沒有學生,校門口一片空地正在施工。王寶明介紹,中心小學約有千余名學生,進出就一條道路,每逢上學放學,家長騎的電動車把校門口擠得水泄不通,因此打算趁暑假,把門口一塊閑置用地進行改造,變成一片可以停放電動車讓家長等孩子的場地,同時進行綠化景觀提升,預計8月底完成。
“鎮上還新建了4個停車場,包括3個小車停車場和1個大貨車專用停車場。”王寶明說,由于鳳凰鎮地處武漢、黃岡、麻城交界處,鎮上從事長途運輸的居民較多,以前大貨車都是直接亂停在馬路上,為了集中規范停車,專為大貨車修建了一座4000余平方米的停車場。記者在貨車停車場內看到,除了停放貨車,旁邊還有一排粉刷一新的房子,據悉準備引進洗車修車經營戶。
路燈亮了,晚上可經常出門散步了
早上6點多起床,送孫子去幼兒園,回來吃早飯,再去老年大學,晚飯后去全民健身中心散步,是66歲鳳凰鎮居民陳雙旺一天的生活。
“白天有時在家寫點文章,經常有老同學、老同事過來,大家坐在一起常聊鳳凰鎮的變化。”陳雙旺說,現在出門環境好,生活充裕,大家都非常滿意。
走在鳳凰鎮街頭,在鎮中心轉盤處,王寶明指著沿路的樹木和綠植向長江日報記者介紹,整座小鎮統一樹種,行道樹以桂花和櫻花為主,配以羅漢松,另外還種植了銀姬小臘球、茶梅球、月季、杜娟,金葉女貞等,保證每個季節有不同的花盛開。
郭新安說,晚飯后喜歡到健身中心走4到6圈,約2公里左右。“以前沒有路燈,晚上不太出門,現在路燈亮了,經常出去散步。”他說。
在鳳凰中學,一大片綠茵茵的足球場也是今年剛建成的。
隨后,記者走訪了鳳凰農貿市場,改造升級后,擁有高大敞亮的空間,干凈整潔的地面,生鮮區的菜臺全部用不銹鋼包邊。經營戶鄧秀紅說:“水通了,電通了,是令我最滿意的地方,環境干凈那是沒話說。”
新洲區住建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3月,《新洲區“擦亮小城鎮”建設美麗城鎮行動實施方案》出臺后,通過3個多月的“百日綜合整治”行動,達到“潔化”標準。日前,各街鎮“擦亮小城鎮”三年行動規劃編制基本完成,接下來將繼續開展行動,倡導人民群眾樹立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建立環境綜合整治常態化。